桥梁两支点转体施工技术的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Rotating Bridge with Two fulcrums
郭昭赢;
摘要(Abstract):
武汉市常青路改造跨铁路桥采用(95+105)m连续钢箱梁桥跨越,受施工场地限制采用不对称转体法施工。球铰支点长臂端梁长91.4 m,短臂端梁长43.8 m,两端重量差3 000 t,不能单靠配重来平衡转体不平衡力矩。经研究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计算,提出两支点转体的方案:在短臂端配重2 644 t,同时在长臂端距离转体球铰中心23.6 m处增设一个支点,通过增设支点与配重共同作用,使转体两端达到平衡状态;同时依靠增设支点上的动力系统带动钢箱梁水平转体至设计位置。为论证该转体方法的可行性,按桥梁实体尺寸的1/5制作转体桥和转体系统模型,通过收集和分析模型转体过程中的参数得出结论。本文主要介绍极不对称两支点转体系统模型试验研究技术,重点在于模型的设计和转体数据的监控与分析,从而得出两支点转体施工技术可行的结论。
关键词(KeyWords): 极不对称;两点转体;模型试验;可行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17-AⅡ-04)
作者(Author): 郭昭赢;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徐为民.连续钢箱梁墩顶转体技术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13-15.
- [2]井江永.(50+85+50)m跨铁路连续梁不对称转体设计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8(9):67-71.
- [3]赵凯兵.基于极不平衡条件下钢箱梁桥转体施工的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8(8):60-63.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铁路局.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91-2017[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5-21.
- [5]唐清明.大跨度超宽变截面不平衡配重连续梁转体施工控制[J].施工技术,2017(5):66-69.
- [6]邱志军,陈才.大跨径一墩双T不平衡配重连续梁的转体施工[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8,35(5):80-87.
- [7]宋满荣,柳炳康,杨玉龙,等.跨大秦铁路大桥转体称重试验及配重研究[J].世界桥梁,2015,43(6):63-67.
- [8]聂海丰.大跨径曲线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及监控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60-65.
- [9]薄涛.即墨上行联络线跨线连续梁桥转体施工监控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47-51.
- [10]王东.跨胶济客专铁路连续梁转体设计及施工控制分析[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7:21-22.
- [11]吕前贺.箱形连续梁桥转体施工监控与局部受力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7:23-25.
- [12]王海军.小曲线半径不对称钢箱梁桥偏心转体施工技术[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