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庆保;
黄韩侯铁路芝水沟特大桥为国内首次采用64 m跨双线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节段拼装架设。结合其施工实践,阐述了节段(胶接缝)拼装梁施工中造桥机的设计使用、梁段吊装摆放、首段定位、胶接缝拼装工艺、体系转换、线形控制等关键施工技术,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2015年02期 No.254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贾贯乾;
新密市溱水路大桥主桥采用新型的钢-混组合结构梁独塔无背索斜拉桥桥型,主梁主塔为波形钢腹板混凝土箱梁。主桥为墩塔梁固结体系,塔身倾斜,斜塔倾角59°,主塔施工难度非常大,质量控制困难。依据设计特点,对斜塔施工进行了合理的节段划分,为克服斜塔实心混凝土结构施工困难,对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比选和研究,并对方案实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2015年02期 No.254 18-2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吕奇伟;
新建徐宿淮盐铁路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区,连接徐州、宿迁、淮安、盐城四市。沿线地形地貌以黄淮冲积平原、滨海平原区为主。介绍了在徐宿淮盐铁路桥涵勘察阶段及可研设计阶段的注意事项,并根据审查意见优化桥涵布设,可为以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2015年02期 No.25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朱斌;
目前桥面路面施工多采用混凝土铺设的方式来进行,此种铺设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路面的使用耐久度,进而保障路面的使用效率。但是,由于桥面施工的特殊性,其地基为硬质非同材混凝土,因此在铺设的过程中不具备地基找平的基础,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平整度控制更为严格。在当下的施工环境下,采用现浇的方式来对桥体路面进行施工,对其平整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的施工与工艺改良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2015年02期 No.254 25-2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涛;
公路跨穿铁路时由于道路红线宽度、线位、横纵坡、周边环境等制约因素,常使用顶进框架桥的形式通过铁路。顶进式框架桥的优点是对周边环境和铁路影响小同时在施工时不会中断铁路运营。结合天津某工程实例,阐述顶进式框架桥在软土地区路基填土稳定性差、地下水位高并对结构有腐蚀性、地基承载力差等特殊条件下设计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
2015年02期 No.254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康林;
结合中国第一条输煤管道——神(木)渭(南)输煤管道工程,介绍了管道输煤的定义、现状,并简单概括了管道所穿越铁路的情况,总结了各穿越处管道设计参数,确立了神渭输煤管道穿越铁路的设计原则,详细阐述了穿越铁路的防护设计——防护涵主体、工作坑、铁路线路加固、路基注浆加固等,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5年02期 No.254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晓春;刘德安;
依托兰新第二双线西宁隧道工程,结合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特征,开展高速铁路大跨度浅埋隧道通过市区富水黄土、砂卵石、泥岩、石膏岩、芒硝等特殊地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针对特殊湿陷性黄土,选取旋喷桩对其进行加固,再采用三台阶七步法和优化双侧壁导坑法进行开挖。通过详细分析施工的技术参数和步骤,并结合现场监控数据,保证了西宁隧道安全、快速施工,该技术对以后同类隧道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2015年02期 No.254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宋志荣;
二郎山隧道全长约13.4 km,是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在大范围松散堆积体(loose media)下进行浅埋(shallow cover)、偏压(eccentric pressure)隧道进洞施工(tunnel excavation)。结合二郎山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隧道进洞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提出了在浅埋偏压、大范围松散堆积体条件下,对隧道洞顶原地表堆积体采用自进式锚杆加固,隧道轮廓线采用超前大管棚注浆加固,对大范围堆积体坡脚增设C20砼挡墙反压护脚,同时在位于堆积体范围内的洞身增设钢管桩基础等技术措施,既可确保洞口边仰坡稳定,又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2015年02期 No.254 38-4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易泽荣;
黄金坪水电站尾水隧洞开挖标准断面为494.08 m2,施工工段存在多处断层带,地质条件较复杂,大断面施工给隧洞结构安全以及施工进度带来较大的难度,为解决以上问题,施工中按照"平面多工序、立体多层次"的原则进行施工组织,根据不同开挖层的特点综合应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技术,有效地减少超挖和爆破对围岩的损害,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进度,工程的成功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15年02期 No.254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清龙;邓辉;杨秀程;
通过地质分析的手段,对某缓倾岩层隧道塌方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缓倾层状岩体和块状岩体两种类型塌方的地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离散元强度折减法,探讨了强度折减路径与围岩稳定性判定指标的适用性,并得到了两种情况下隧道的整体安全系数。
2015年02期 No.254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常立军;
结合围岩地质条件、超前地质预报、现场监控量测数据,通过增加预留沉降量、调整各台阶上的作业工艺、增加辅助施工措施,确定大变形隧道施工的管理标准,并在施工过程中明确了每天的相对沉降值管理控制,细分了沉降点位在不同施工段内的累计沉降限值,并针对各项限值做出加固处理措施,实现动态管理大变形隧道的目标,总结出的经验在类似工程中值得借鉴与参考。
2015年02期 No.254 51-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伊兴芳;李鑫波;
依托大西客专忻州隧道洞身浅埋段长距离并行天然气管线设计施工沉降控制措施研究,提出大断面黄土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上半断面玻纤锚杆稳定掌子面"的支护设计方案,由于采用该方案,避免了高压天然气管线长段落拆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益。
2015年02期 No.254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宋海波;许模;杨艳娜;汪亚莉;唐兴旭;
当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年轻而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中对工程项目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等级划分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基于连界至燕岗铁路的现场调查及所搜集的环境水文地质资料整理分析,对铁路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等级划分进行分析研究,以求获得较为科学的等级划分理论。
2015年02期 No.254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永明;
铁路无砟轨道嵌缝施工质量对无砟道床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影响很大,目前受技术水平、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制约,施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我国高速铁路嵌缝施工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嵌缝材料性能,总结了嵌缝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2015年02期 No.254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青波;
大秦线高运量的运输模式,造成了道床石砟破碎、道床板结失去弹性,雨季时道床严重翻浆冒泥,影响行车安全。路基地段可以用大型清筛机械进行道床清筛,而桥梁部位因桥梁宽度及道床厚度限制,无法利用机械进行清筛,在"集中修"天窗内将桥梁道床进行人工破底清筛,更换为优质道砟,并配合大机捣固道床,可以恢复道床弹性解决翻浆冒泥的设备病害。阐述了大秦线人工破底更换桥梁道砟施工的施工方案、关键施工工艺、施工安全措施及工艺效果。大秦线每年2次"集中修"均在跨丰沙、永定河等特大桥上安排人工破底更换桥梁道砟施工,实践证明确实能有效解决桥梁道床病害,值得既有线铁路解决类似病害借鉴。
2015年02期 No.25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聂花萍;
结合312国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实例,介绍了固化粉煤灰作为一种变废为宝的新型填筑材料,在市政道路及桥头填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施工过程中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并分析对比固化粉煤灰和传统填料的优缺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15年02期 No.254 70-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是清;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接线路基工程K27+000~K27+195段施工,主要困难为如何减小爆破振动对尾矿库的影响。此段石方开挖采用"毫秒微差定向预裂爆破方法"进行爆破施工,通过合理的爆破设计及施工技术措施,监测爆破效果并优化相关参数,有效控制了爆破振动对凹山尾矿库的影响,确保了坝体的安全。
2015年02期 No.254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杜以臣;
长株潭城际铁路树木岭隧道湘府路站~汽车南站站暗挖区间埋深较浅,地面房屋与构造物密集,多次穿越市政道路及河流,采用矿山法开挖,如何控制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是本工程的一个技术难点。结合工程实际,重点从铣挖机的选型、开挖方法、施工步骤进行了论述,并总结分析了铣挖机在隧道施工中的优缺点。现场采用铣挖机开挖与弱爆破相结合的施工方法,通过监控量测表明能很好地控制围岩变形、地表沉降,可为以后城市暗挖隧道施工提供借签。
2015年02期 No.254 77-7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马晓磊;
介绍道岔钢轨数控感应淬火机床电气控制装置,研究改进国内一般控制系统淬火机床。重点阐述了数控淬火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结构、功能与选型。设计控制程序实现道岔钢轨淬火的台车运行控制;钢轨件淬火变形控制;相关工艺参数数显、采集、记录与打印;操作故障报警提示以及保护等功能。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的应用,使操作步骤可视化、简单化。新设计改进的淬火机床控制系统不仅满足钢轨件的淬火工艺的要求,且杜绝了操作者经验对质量的影响,同时便于技术人员查找质量问题的原因。
2015年02期 No.254 80-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晏胜荣;
随着盾构技术的不断发展,盾构隧道断面越来越大,为了更充分利用隧道空间,节约工程造价,单管双层盾构隧道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工程实际,但是由于盾构施工空间限制,盾构掘进与内部结构往往不能同时施工,从而造成施工工期较长,施工费用增加。针对扬州瘦西湖隧道工程,通过深入研究单管双层隧道施工特点,结合工程实际,设计并制作出了内部结构同步施工模板台车,通过使用同步施工模板台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实现了盾构掘进与内部结构同步施工。
2015年02期 No.254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德乾;张锋;贺春龙;严振林;
对安达环保型盾尾密封油脂的组成、作用、性能指标、现场使用和总结进行了梳理。从微观结构上探讨其组分的作用以及如何影响其宏观使用性能,并展示其详细的性能指标;通过产品的现场使用,总结出了不同的温度环境、不同的地层下,使用不同型号的盾尾密封油脂。这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施工地层等选择高性价比的盾尾密封油脂提供参考。
2015年02期 No.254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六平;
介绍了国内市场上混凝土泵送设备的类别,并给出分类配置意见;概括了施工项目混凝土泵送设备配置原则,通过项目实例验算,重点介绍了混凝土泵送设备的选型及布管技术,对不同结构物施工宜选用混凝土泵送设备给出建议。
2015年02期 No.254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姜大力;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地遇到沿海砂性土质降水的情况。沿海地区地下水量大,砂性土质成孔较难,砂土地下水中游离气体较多。针对传统井点降水方法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存在的不足,结合三亚海棠湾国际购物中心工程降水施工的成功实例,介绍了用自吸泵做降水设备,PVC管做井点吸水管和集水管,采取高压泥浆冲孔法安装井点管进行井点降水的施工技术;对该技术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其特点和优势进行了分析,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为类似工程的降水施工提供参考。
2015年02期 No.254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显文;
为研究开挖边坡稳定性及其变形破坏机理,选取典型开挖边坡工程实例,在调研工程区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开挖边坡特征、边坡病害发生情况、边坡破坏类型及破坏机理,获取边坡工程灾害的发生机制及边坡失稳破坏规律。基于赤平极射投影法,对边坡危险优势节理组特征以及优势节理组、边坡面产状进行分析,得到边坡潜在的破坏模式。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对边坡的稳定性及变形破坏机理展开研究,并运用Flac3D有限元法对开挖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进行验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理论计算、定性分析、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手段,能够得到边坡稳定性分析较为满意的结果,从而可以为边坡的支护提供支撑及依据。
2015年02期 No.254 100-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