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江胜;
依托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和大梁隧道施工实践,阐述了高原季节性冻土地区隧道双层保温衬砌、防寒泄水洞、保温侧沟和伴热电缆等综合技术方案、主要技术要点及优缺点分析,并提出了隧道防寒保温措施的优化建议,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15年09期 No.262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贺冠军;王佳佳;
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大梁隧道属高地应力地质,施工中存在初支及二衬出现大变形情况,导致现场钢架扭曲、挫断及混凝土开裂等。为保证隧道施工质量安全,采取一定加固方案后对大变形段落进行拆换处理,取得良好效果,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5年09期 No.262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锋波;
长大隧道在实际施工时,往往由于地形地貌、工作面数量限制等因素的制约,需要增设斜井、竖井或横洞,以开辟新的工作面达到缩短工期之目的,因此,研究斜井与正洞交叉处的施工技术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依托中条山公路隧道,介绍了采用"门字型"导洞挑顶进入正洞,展开正洞工作面施工的方法。
2015年09期 No.262 31-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选生;
隧道施工过程中,实际地质与原设计地质不符在所难免,因此,需要通过变更设计解决施工问题,而实际施工时由于变更设计不及时、不到位或初期支护质量不合格极易造成塌方事故。本文通过介绍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西铁车2号隧道先后两次塌方经过、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旨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避免今后类似事故的发生。
2015年09期 No.262 34-3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文宣;
根据兰新铁路客运专线祁连山隧道群渗漏水及洞口段结冰病害的实际,以"疏、截、排、堵"相结合的原则,全面采取径向注浆、侧沟斜向打孔注浆及增设电伴热、道床板间刻槽引排以及泄水洞加打排水孔等综合整治技术,从而降低了隧道渗漏水及结冰病害可能引起的高速动车行车风险,确保了高海拔地区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可为优化设计和类似工程病害整治提供有益借鉴。
2015年09期 No.262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杨嵛皓;杨星智;
兰新铁路客运专线祁连山、大梁隧道设计为大断面双线隧道,两座隧道均处在平均海拔为3 500~4 345 m的祁连山高原,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特别是祁连山地区集高原、高寒、冻融等特殊气候条件于一体,沿线合格混凝土原材料匮乏,给隧道衬砌混凝土质量控制带来极大难度。本文针对现场施工实际,对高海拔大断面双线隧道衬砌混凝土防寒措施、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优化、混凝土拌和、混凝土浇筑、脱模、养护及现场管理等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5年09期 No.262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向涛;
由于苗干山隧道所处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根据隧道进口端采用人造拱施工方案在安全、质量、进度、经济等方面的优势,经过对各种可能的施工方案进行比选论证,决定采用人造拱施工的工艺及方法来解决苗干山隧道进口端地质较差、距离较长的难题。
2015年09期 No.262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平安;
大梁隧道地处祁连山中高山区,轨面海拔3 607 m,具有显著的高寒、缺氧特征,被誉为"世界高铁第一高隧",施工环境恶劣。开工后因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变化引起施工组织设计的大调整,增加多个工作巷道,给施工通风带来困难。结合大梁隧道工程实际,详细介绍了高原长隧道独头多巷道施工通风的特点、设计原则、风量风压计算、集中串联接力系统和综合除尘、通风管理等。
2015年09期 No.262 50-5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赵朋涛;王生兵;
针对内邓高速公路中条山隧道右线进口发生的涌砂塌方,分析涌砂发生成因,选定砂体探测方案,通过砂体表面封闭、后方围岩增加横向钢支撑等临时措施稳定围岩,采用自进式管棚超前预支护、CRD法开挖、仰拱下方加固处理等技术,安全顺利通过涌砂段,有效避免了隧道施工安全事故。
2015年09期 No.262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晋文;
铁路悬索桥活载在总荷载中所占比例较高,其应力幅相对公路桥更大,吊索更容易产生疲劳现象。国内对于悬索桥吊索疲劳相关理论分析较少,对于铁路悬索桥吊索的疲劳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本文根据我国铁路桥梁疲劳检算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得出相应的疲劳荷载布载方式,结合悬索桥内力计算的特殊性,确定各吊索的疲劳设计竖向力;研究列车通过桥梁时各吊索点的纵向位移时程,确定纵向弯折的幅度。运用相应桥梁结构分析软件计算得出各吊索各部位相应荷载值,分析疲劳最不利吊索。
2015年09期 No.262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支浩迪;
在基底摇摆隔震桥墩中,提出可以考虑碰撞效应的Maxwell模型和Kelvin模型,建立考虑碰撞效应的基底摇摆隔震桥墩的运动方程,重点研究了模型中连接弹簧刚度以及阻尼系数的取值范围和计算方法,分析了两种模型在强震下地震反应的差异,提出了考虑碰撞效应的基底摇摆隔震桥墩合理的减隔震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Kelvin模型优于Maxwell模型,在模拟碰撞效应的基底摇摆隔震桥墩中,建议采用Kelvin模型进行计算。
2015年09期 No.262 62-6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丁大有;
连续梁采用悬灌法施工时边跨现浇段多采用落地式支架或墩旁托架现浇,当边墩较高时,搭设落地式支架投入较大,在高空中搭设存在很大的难度。结合工程实例,提出采用导梁法施工边跨现浇段的方法,并总结了此类方法的优缺点及设计施工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对同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2015年09期 No.262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沱;
针对雁白黄河大桥主桥1、2号墩处于黄河河道内,承台及部分墩身位于水位线以下的实际情况,提出咬合桩围堰施工的方法,采用咬合桩内外圆相切原理,从而形成密闭围堰空间,实现闭水效果。咬合桩内利用工字钢加钢管的支撑方式增加结构整体安全性,经实际操作很好地解决了深水基坑施工的问题。
2015年09期 No.262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忠平;谭世霖;李永龙;
深水大直径变截面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出现变直径段桩轴线偏心严重、多层钢筋笼使变截面处部分砼保护层偏薄、灌筑工艺不精细使变截面处砼松散及桩底外围沉淀超规范等质量缺陷。本文通过大鳌特大桥深水大直径变截面桩基施工实践,采取了变截面段加导向环成孔技术、PHP泥浆泥沙分离循环系统、灌筑混凝土技术等方法,取得了全部桩基达I桩的效果。
2015年09期 No.262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江英;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地势陡峭、场地狭小、平面落差大的山区公路桥梁设计中混凝土空心薄壁高墩得以广泛应用。在实际施工中,如何解决施工中人员高空作业的安全问题和降低高空作业风险被广大施工管理者列为最关注的重点。考虑高墩高空作业施工安全,结合建设前辈们的施工经验,对翻模施工外支架操作平台进行了技术改进,将模板与操作平台分离,利用墩身承托支架,方便提升和作业。实践证明:分离式操作平台有效地降低了施工人员高空坠落的安全风险,提高了施工速度,保证了施工质量,确保了施工安全。
2015年09期 No.262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