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下工程

  • 吉沃希嘎隧道地热预测物探方法研究

    李有能;

    拉日铁路建设中存在高岩温(地热)异常,最为典型的是吉沃希嘎隧道。勘察阶段发现吉沃希嘎隧道钻孔内最高温度达65.4℃。隧道施工中,进口DK117+910处掌子面孔内最高温度达50.8℃。从进口向大里程方向,随着隧道洞深的增加,温度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隧道施工安全。通过隧道开挖段实测温度与多种物性参数对比分析,发现已开挖段岩体温度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并成功预测了未开挖段岩体温度,与开挖实测最高温度仅差0.5℃,实践证明物探方法是高岩温隧道预报的有益尝试。

    2015年10期 No.26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土隧道超前预报的综合物探方法研究

    海洋;

    由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工作的局限性,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已经成为了指导隧道安全施工的主要手段。基于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法的勘探原理,本文研究了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法相结合的综合超前预报技术,分析了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提出了运用电导率统计分布与地质雷达波形特征综合解释评价黄土的相关性质,并通过中马铁路大头岘隧道的实例应用,论证这种方法在黄土隧道超前预报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5年10期 No.26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盾构机机体严重扭转原因分析及其修正技术

    赵毅昕;

    在盾构机初始掘进施工过程中,盾构机的机体发生近85°大扭转是极为罕见的情况。根据某地铁隧道发生的盾构扭转的案例,分析了盾构机扭转发生的原因,介绍了盾体机修正的实施方案,并成功将盾构机扭转复位,恢复了正常的掘进施工,为盾构施工的风险处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5年10期 No.263 9-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岩溶隧道地质雷达超前预报及典型图像分析

    高树全;牟元存;

    地质雷达因其探测快速等优点,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地质雷达能够对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溶蚀裂隙带、溶洞和富水岩溶管道等进行有效预报。本文简要阐述了地质雷达在超前地质预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几个典型实例,分析地质雷达图像中波形、振幅和频率等特征,探索了雷达图像与隧道岩溶地质现象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溶蚀裂隙带、溶洞和富水岩溶管道的雷达图像,在波形均一性、振幅和频率变化及信号能量衰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为进一步地质解释提供了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2015年10期 No.263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地铁盾构下穿河流及桥梁桩基施工与监测技术

    沙原亭;

    在国内的地铁盾构法施工中,下穿河流时一般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构。结合某在建地铁土压平衡式盾构下穿河流及穿越桥梁桩基工程,运用机理分析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此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与优化,并总结出一套关于土压平衡式盾构下穿河流及穿越桩基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监测的方法措施,以期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

    2015年10期 No.263 16-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盾构穿越富水粉细砂层对地表沉降影响的研究

    邵成猛;

    以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新发路站~星华街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FLAC3D软件,对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富水粉细砂层进行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压平衡盾构机在富水粉细砂层施工会引起明显的规律性地表变形,并与监测数据基本吻合。根据模拟结果,优化掘进参数,显著降低了土压平衡盾构机在富水粉细砂层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

    2015年10期 No.263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应用效果分析

    李星;

    在铁路隧道施工中,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进行有效的超前地质预报,能够及时准确地指导隧道施工,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本文讨论了目前几种常用的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的特点,分析了各种预报方法的局限性与影响因素,总结了各个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适用条件与探测能力,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超前地质预报综合分析的解释方法,提高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判识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2015年10期 No.263 23-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物探在隧道塌方应急抢险中的应用

    李志华;张吉振;

    以长昆线半山隧道进口塌方应急抢险为典型案例,期间充分发挥了物探简便易行快速的优点,采用天然源大地电磁在地形地质复杂的山区较快地查明了坍塌空间位置及影响范围,供抢险决策,并指导钻探布置钻孔。物探作为应急抢险主要技术方法,相较于其他勘察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对类似的工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015年10期 No.263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反Q滤波在地震反射波法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赵晓博;

    反Q滤波是一种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数据处理技术,它通过波传播的逆过程来达到补偿地层吸收的能量和校正由于速度频散引起的子波相位畸变的目的,该算法在隧道地震反射波法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处理中非常重要。本文利用Te Tsp系统软件对某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地震反射波法超前地质预报数据经反Q滤波处理后预报效果有极为明显的改善和提升,证明了反Q滤波算法在地震反射波法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处理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15年10期 No.263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高频大地电磁法相位信息压制静态效应方法研究

    刘铁;

    由于浅地表电性不均匀体造成的静态效应严重影响高频大地电磁数据处理精度,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浅地表电性不均匀体对于层状模型高频大地电磁数据的影响规律,发现静态效应对于高频大地电磁相位信息影响较小,提出利用地表辅助电性资料结合相位信息静态校正方法,实例证明该静态校正方法能有效压制高频大地电磁静态效应。

    2015年10期 No.263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及探讨

    袁定超;

    地质雷达广泛应用于工程勘察领域的各个方面,并在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从地质雷达基本原理入手,探讨施工过程中各种隧道衬砌缺陷的形成机制,分析相应的地质雷达图像特征,用以指导各类隧道衬砌病害缺陷的判识。

    2015年10期 No.263 38-4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地震映像法在隧底岩溶探测中的效果分析

    田云程;李东亮;李海;

    隧道隐伏岩溶在施工及后期运营中安全破坏性较大且隐蔽性较强,是不容忽视的地质灾害。通过分析总结地震映像方法在隧道隐伏岩溶探测中的外业数据采集、资料分析和整理、异常的地质解释等方面的经验,证明该方法在复杂铁路隧底岩溶探测中具有较好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

    2015年10期 No.263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大金山隧道勘探中的应用

    章丹贵;赵虎;

    隧道的勘探技术研究,一直是我国铁路隧道勘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传统钻探及调绘等手段在隧道勘探中有较大的局限性,采用新方法技术是提高隧道勘察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玉(溪)磨(憨)线特长隧道—大金山隧道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阐述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的方法原理、资料采集、地形校正等内容。以音频大地电磁法为主、结合钻探及地质调绘等手段,宏观上查明隧道的地质条件,为深孔钻探孔位布置和隧道设计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2015年10期 No.263 45-4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地质雷达结合地质钻探法在某隧道隐伏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刘星;张笑可;

    地质雷达探测法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探测介质的物性差异,能够快速准确地探明隐伏岩溶发育的规模、大小以及深度。本文简要介绍地质雷达探测法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某隧道在施工期间揭示大型岩溶,使用这一物探技术探测岩溶发育情况,并结合地质钻探法进行补充勘查,为该隧道的岩溶治理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2015年10期 No.263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隧道工程中TSP探测精度影响因素探讨

    李兆龙;

    TSP探测已成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最为重要的一个手段。结合实际工作,以TSP203型探测仪为例,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影响其探测精度的几个因素进行讨论,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探测准确性。

    2015年10期 No.263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跨孔雷达层析成像法在孤石探测中的数值模拟研究

    张业;谢昭晖;师学明;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孤石,严重影响了地铁隧道的盾构掘进,导致耽误施工工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跨孔测量是钻孔雷达的一种测量方式,即在两个钻孔中分别放入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进行探测。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钻孔雷达层析成像法,并对孤石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应用ART算法和SIRT算法实现钻孔雷达跨孔探测方式的雷达波速度层析成像,建立跨孔雷达层析成像软件系统,结果表明,两种算法的成像结果局部都有不同程度的伪像存在,而且异常的范围比真实模型均稍大,但是成像结果能反映异常体的位置和规模。

    2015年10期 No.263 55-5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线路/路基

  • 在小煤窑采空区勘探中超高密度电法的应用实例

    刘钰泉;杜华光;

    六(盘水)威(宁)线六盘水车站小煤窑采空区分布广泛,亟待查明和进行线路方案比选。本文对超高密度电法的资料采集和资料解释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归纳出低阻异常与采空区的对应关系。根据超高密度电法资料,把低阻异常划分为"(1)"、"(2)"和"(3)"类物探异常区,其中"(1)"类物探异常区对应"采空区、煤层或全风化、极破碎和极软弱岩体"。在六盘水车站,以物探为主、钻探为辅的综合勘探方法,宏观查明了小煤窑采空区的埋深和平面分布位置,为线路方案的比选和采空区的病害整治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2015年10期 No.263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路基勘察中的应用

    刘战;谢昭晖;

    岩溶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典型的不良地质体,对铁路质量安全影响很大。高密度电法作为岩溶探测的一种有效方法已经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中。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根据某铁路岩溶探测实例,说明了高密度电法在探测覆盖层厚度和岩溶发育情况中的可行性,并结合钻孔资料验证其正确性和可靠性,为铁路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

    2015年10期 No.263 63-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连续表面波测试系统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黄宇;

    连续表面波测试系统是利用稳态面波法进行勘探的一种新型设备。同其它的物探方法相比,稳态面波法具有连续扫频、抗干扰能力强、测试精度较高等特点。该方法能较快速地测试岩土体的面波速度并转化为横波速度,进一步提供岩土体的各项动力学参数,如压缩模量,剪切模量等,为岩土体的层位划分及分类提供较为准确的基础资料。在武广客运专线路基软土勘察中,利用该方法基本查明了软土及松软土的分布范围,取得了较好的勘察效果。

    2015年10期 No.263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密度激电法在探测路基基底岩溶中的应用

    袁文奇;潘瑞林;高红刚;

    高密度激电法具有测点密度高、异常可靠、工作效率高、探测深度大、可同时测试视电阻率和极化率等优点。本文详细介绍了高密度激电法探测路基基底岩溶的原理、装置特点、工作方式及采集技术措施等。采集中使用排列滚动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果解释结合三极装置和对称四极装置资料,提高了解释准确性。

    2015年10期 No.263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震CT和管波在长昆线岩溶勘察中应用研究

    刘世奇;

    我国可溶岩地区分布范围极广,溶蚀裂隙普遍发育,这对铁路建设中桩基础的安全危害极大。传统方法通过钻探来进行岩溶勘察,不仅工作量繁重、耗资巨大,且通常岩溶发育情况复杂、现场施工干扰极大,严重增加了岩溶勘察难度。针对诸多问题,采用地震CT与管波探测法综合勘察,结合钻孔资料,对两种方法的岩溶勘察差异情况进行研究,并以长昆线怀化南站岩溶勘察为例,详细介绍了地震CT法及管波探测法在井间岩溶勘察的应用效果。

    2015年10期 No.263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综合物探技术在路基病害探查中的应用

    陈承申;张吉;

    为了快速准确地查明路基病害的状况及成因,通过综合利用地质雷达、瞬态瑞雷波法、高密度激电法三种物探方法,发挥各自的优势,地质雷达能够精确检测道砟层厚度变化,瞬态瑞雷波法能够查明路基本体的软硬分布情况,高密度激电法勘探深度大,病害细节反映精准。在复杂工区联合应用这三种方法由浅入深、准确地揭示路基现状及病害,为类似复杂困难路基病害探查工点提供了典型实例。

    2015年10期 No.263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桩侧孔内物探检测运营铁路地基刚性桩质量

    李军;

    传统刚性桩复合地基质量检测方法无法对运营铁路地基刚性桩质量进行检测,桩侧孔内物探法运用弹性波检测技术,根据时距曲线形态特征和弹性波速度,能够有效地对桩长和桩身质量进行检测,应用效果良好,可以为类似运营铁路刚性桩质量检测提供参考。

    2015年10期 No.263 81-8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在铁路路基病害探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陈清;袁航;

    有些路基病害段是由于长时间雨水侵蚀导致洞穴顶部塌陷,在塌陷处电阻率与周围电阻率有较大差异,为电阻率法探测提供前提条件。本文应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的DUK-2A,对某铁路两处路基塌陷,采用高密度电法利用3种装置类型进行了探测工作。对采集的资料利用RES2DINV软件进行编辑和反演。对比分析高密度电法3种装置的探测结果,在判断路基塌陷大小和埋深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5年10期 No.263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桥涵工程

  • 贵广南广铁路广州枢纽工程桥梁接口管理研究

    何晓源;

    贵广南广铁路广州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关系复杂,桥梁比例高,简支地段采用T形梁,桥梁接口多。为提高桥梁接口管理水平,建立工程接口判断流程图,采用风险分析方法明确桥梁接口风险等级,制定应对策略,总结接口问题处理措施和经验。

    2015年10期 No.263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异形框架涵下穿既有线同步平移换梁施工关键技术

    冯丛;

    广深铁路广州至新塘段增建市郊客运线工程下穿既有线施工,采用国内首座大跨度大吨位异形预制框架涵下穿既有准高速铁路吉山特大桥,连续千斤顶牵引框架涵在预制聚四氟乙烯滑道上行走同步平移更换既有吉山特大桥T形梁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此项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在既有线运营天窗时间内完成,不影响既有线的正常运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为我国高速铁路既有线的技术改造和既有线交叉施工作业提供了参考经验。

    2015年10期 No.263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岩土工程

  • 高密度激电法在铁路不良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张吉;李志华;王银;许广春;郝明;

    激发极化法是一种传统的物探方法,多用于矿产资源勘探。采用高密度激电法工作模式的单极-偶极装置和偶极-偶极装置进行滑坡、断层及采空区巷道的勘察,取得良好效果,电阻率和极化率参数均能较好反应滑坡界面和断层位置,在高人文噪声区的采空区勘察中,虽然极化率参数受到严重干扰,但由于本方法具有发射功率大的特点,电阻率参数依然能够较好反应采空区位置及分布。实践证明本方法具有成果参数多、勘探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可用于铁路不良地质物探勘察,相较于其他传统工程物探方法在解决中浅层地质问题时有一定优势。

    2015年10期 No.263 96-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排水隧洞在大型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林灿阳;

    地下水对滑坡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大型滑坡如何有效地排水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总结常规的边坡排水措施及各自适用性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分析得出,排水隧洞可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显著提高滑坡稳定性系数;同时在详细的地质勘察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排水隧洞成功地应用于某大型滑坡的治理。实践结果表明,排水隧洞的降水效果比原分析估计的更理想,有力地保证了滑坡的稳定性和治理效果,是降低坡体地下水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

    2015年10期 No.263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电测深法和地震折射层析法在多年冻土勘察中的应用

    张光保;

    多年冻土已成为高原地区铁路工程的主要病害和重点整治项目,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可以科学、经济、快速地完成勘察任务,为多年冻土整治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电测深法和地震折射波法综合解释,查明了某铁路工地的冻土分布范围及上下限,为铁路的冻土整治工程提供依据。

    2015年10期 No.263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轨道工程

  •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泵送工艺研究

    杜昌言;

    泵送施工是通过调整自密实混凝土出机扩展度,使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满足现场工程需要。本文通过现场大量实验,研究了泵送对自密实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经现场试验证明: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泵送施工工艺方法可行;通过与自密实混凝土采用吊车或龙门吊运输上桥和灌筑支架滑槽灌筑的施工工艺对比,发现泵送施工工艺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研究成果可供同类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2015年10期 No.263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设备/仪器

  • TBM同步衬砌施工中连续皮带吊点的施工技术研究

    王建伟;

    以引汉济渭工程岭北TBM施工段同步衬砌施工时连续皮带吊点的施工技术为研究背景,通过对TBM同步衬砌台车的改造,解决了TBM皮带出渣系统吊点的施工难题,为衬砌施工预埋件的施工技术积累了经验,同时提高了现场工人的可操作性,加快了衬砌施工效率。实践证明:同步衬砌台车的改造在经济性、工效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都是成功的,在今后类似工程的TBM皮带吊点施工及同步衬砌台车的设计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

    2015年10期 No.263 111-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线路病害数据智能上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魏永梁;陈恒;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智能手机、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提出了线路病害数据智能上报系统的建设思路及设计方法,构建了线路病害数据智能上报系统,完成了病害数据文字信息、图片信息、位置信息的一体化上报及病害信息实时入库的功能,实现了降低病害数据上报的工作量、提高病害数据上报的效率及实时性。

    2015年10期 No.263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偏移及反褶积处理技术在地质雷达法中的应用研究

    牟元存;

    隐蔽工程中,当采用地质雷达法查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根数和间距时,受密集钢筋网片影响,电磁波反射信号在多次波及钢筋绕射波共同作用下往往将一些有用信号淹没,使得地质雷达检测的分辨率有所下降。为了提高地质雷达检测钢筋时的分辨率,通过采用偏移处理消除绕射波影响,通过反褶积处理消除多次波的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钢筋检测分辨率;在超前预报工作中,还可以通过偏移处理识别来自外界的干扰信号,有效提高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质量。

    2015年10期 No.263 118-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速铁路工程质量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

    李海;张驰;柴子贺;

    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无损、快速和准确等特点,已成为高速铁路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的主要手段。本文对桥梁工程、路基工程和隧道工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预制箱梁混凝土强度检测、桥梁支座垫石钢筋、强度检测、锚杆锚固质量检测等目前尚未广泛运用的检测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2015年10期 No.263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简讯

    <正>《铁道建筑技术》已开通在线办公系统,请作者在线投稿(网址:http://www.rctech.com.cn)。请作者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注册(首次投稿时)、登录,真实填写带*号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寄期刊要用到的作者姓名、邮箱、手机、联系地址、邮编),按提示步骤上传文章、附图等,完成在线

    2015年10期 No.263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